科技情報
-
開直播還在切畫面?微軟Xbox Game Bar將支援XSplit等一眾Widget功能
有用過微軟Windows 7或macOS的玩家應該都知道,該桌面環境提供了Widget (小工具),可以放置在桌面的任何地方,來進行資訊顯示、簡易操作互動等功能,對於一些需要經常性使用的軟體來說,Widget是可以提供工作效率的好幫手。然而到了Widows 10時代,雖然Widget不再是強調重點,但其內建的的遊戲工具(Xbox Game Bar),可以實現截圖、錄影和效能監測等功能,玩家只要按下Windows+G便可以開啟。由於這項功能因為是系統內建,所以開啟的時候不需要跳出遊戲畫面,而且允許在幾乎任何的環境下啟動,是一個相當便利的功能,如今這項功能將能夠擁有更豐富功能生態。也就是Xbox Game Bar也加入了第三方Widget支援功能,提供更多遊戲小工具來讓玩家們可以在遊戲裡直接開啟,以提供更多功能。例如直播或是效能調校等等... 在4/8的Inside Xbox活動中,微軟承諾可以讓第三方程式進駐的支票終於兌現,微軟將提供針對Xbox Game Bar進行更新,提供Widget Store供玩家下載第三方的小工具,若還沒收到更新的玩家也可以直接在Microsoft Store下載Xbox Game bar的更新。 首波進駐的廠商中,包含了知名的直播工具軟體XSplit。已安裝好XSplit主程式的玩家,只要下載,從此之後如果遊戲玩到一半想要開直播,不須要特別跳出遊戲,只要在透過鍵盤組合鍵「Windows+G」,如果是搖桿玩家則是按下Xbox的LOGO,就能直接透過Xbox Game Bar來控制XSplit的各項功能,讓玩家可以更加即時的看到並設定自己的直播 除了XSplit之外,雷蛇也將自家效能工具帶到了Xbox Game Bar上頭,讓玩家可以更加輕易的自訂和隨時監視玩遊戲時的效能表現。只是主程式還是要先安裝就是了!Widget必須搭配主程式才能使用。 同時,微軟也表示Intel也提供的Widget,初期玩家可以透過Widget功能快速調整螢幕、電源選項,不必在像過去需要在控制台裡面東翻西找了,只是這項功能要等到今年春季稍晚的時候才會上線,想體驗的玩家可能還要多等等。 當然我們也可以預期未來其他顯示卡廠商(如NVIDIA和AMD),也將提供Xbox Game Bar的Widget功能,以讓玩家可以在遊戲中呼叫出小工具來進行畫質與效能的即時調校。 小編在得知消息之後,就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嘗試,不過可能是因為剛開放允許第三方程式的關係,中文環境下有閃退現象,不過切換到英文之後測試,就非常穩定,不論是XSplit還是Razer Cortex,都可以正常使用。因此想體驗的玩家且要體驗到最穩定的使用狀況,可能需要先將系統語言調整成英文,或給微軟和開發商們一點時間磨合,來進行在地化工作,以造就更好的遊戲擴充工具的生態體驗。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
一張RTX 2080 Ti要價破15萬元!《電馭叛客2077》版限量顯示卡ebay競標價格狂飆
大家還記得之前NVIDIA為《電馭叛客2077》(Cyberpunk 2077)推出專屬的GeForce RTX 2080 Ti顯示卡嗎?全球限量不到200張,前陣子這張卡片也終於實際推出,獲得的網友現在在網路商城中開放競標,目前,折合台幣相當於156,000多元,整個狂! 這張RTX 2080 Ti是基於NVIDIA與CD PROJEKT RED合作所打造,以表達NVIDIA對這款遊戲的期待與熱愛(小編也是超期待XD!),至於規格面則是和創始版本相同。 《電馭叛客2077》預計將於今年推出,到時候遊戲也會支援即時光線追蹤技術,遊戲本身的高細緻度表現在加上過往《巫師3:狂獵》的效果,這款多年以後的新遊戲在視覺上應該會有更進一步的突破,如果玩家想體驗的光追效果的話,搞不好還真的需要RTX 2080 Ti才能有效滿足了...另外,遊戲本身獨特的世界觀充滿未來科技感,當人類與機械結合後又會掀起什麼樣的火花,也是讓人期待的一個看點。 最後,由於CD Projekt Red擁有一貫的佛心公司好口碑,《電馭叛客2077》想必會為遊戲世界帶來一波新的熱潮吧!(前提是今年順利推出...) 截至本文截稿期間,該競標只剩不到2小時,如果玩家們有閒錢的話或許也可以進去一同搶一波喔!(這段期間不知道會不會飆上20萬大關XD!) 更新:競標結束了,結果是5,200美金賣出!新台幣156,608元啊!真是狂!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主機望穿秋水不出現、搖桿出來先止渴,Sony公布PS5的「DualSense」 搖桿
相較於隔壁棚已經把下一代遊戲主機的各項細節說了個遍,Sony在這部分就顯得非常的害羞,除了公布主機性能之外就沒有再提供更多相關細節了,特別是外觀的部分更是讓玩家們心癢難耐,不過顯然Sony還是打算繼續一點一滴的吊足玩家們味口,所以只打算先放出搖桿的細節讓玩家止止渴。 不同於微軟的搖桿在外觀上僅做出一些的微調,Sony在這部分就顯得非常激進,不單單是外觀,連名字都從長久以來的「DualShock」換成了「DualSense」,似乎是企圖想讓搖桿在體驗上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在外觀上,目前公布的白色DualSense搖桿充滿了科幻風格,雖然整體按鍵配置都幾乎和DualShock 4一樣採對稱設計,但原本放置最前端的光條被移到正面觸控板的兩側,看起來比較顯眼一些,左上角的「分享」按鈕則改名為「創建」,可能PS5在分享的功能上將有許多新功能加入。 此外在音訊方面,DualSense除了上一代保留外放喇叭功能之外,還內建了麥克風功能,玩家不必另外接上麥克風也能夠和其他玩家交談,只是麥克風設計在搖桿上不知道會不會聽到一堆按鍵的喀喀聲? Sony替換掉了長久以來的命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搖桿的觸感回饋上做出大幅度的改變,DualSense搖桿針對開發了獨家的觸覺回饋技術,要透過搖桿讓玩家感受遊戲環境中的細膩變化,例如行駛載具在不同材質的道路所表現出的不同觸感等。 此外,在射擊遊戲上使用非常頻繁的L2/R2按鍵的部分,DualSense搖桿導入了「可調式扳機鈕」,但與Xbox菁英搖桿透過後天手動調整的方式不同,DualSense是透過軟體程式來調整阻力,可以用來表現不同工具在使用時的手感變化,像是讓玩家體驗弓箭拉弓時的張力的變化。 有鑑於這次搖桿的功能又變得更加豐富,玩家不免會擔憂,相較於上一代不慎理想的續航是否會因此更加捉襟見肘,Sony對此承諾DualSense的內建鋰電池將會改良以提供更長的續航力,同時將充電孔換成時下主流的USB Type C。 至於主機外型的部分,這次的發表還是沒有見到,但從搖桿的設計來看,我們多少可以窺探出可能的風格和配色走向,沒意外的話在外觀設計上會比過去還要高調許多呢!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 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5/27正式上市,27款處理器陣容規格全都露
先前有消息指出,Intel將會在近期推出自家第10代Comet Lake-S系列處理器,先前流傳的四月底登場其實是媒體NDA解禁時間,實際的推出日期還要再等一個月,也就是要到5/27才會推出,產品線則是會包含第10代桌上型處理器,以及同步新推出的400系列主機板,最主要的自然是高階的Z490系列。 撇開時間的問題,10代U目前型號全規格表也流出了,小編幫大家整理如下: Intel先前已經表示,工藝製程的能力,因此,這一波Comet Lake-S系列處理器仍將採自家良率較優的14nm製程,不過這應該也會是最後一波仍採用14nm製程作為主流的系列處理器,11代的Rocket Lake系列預期將會改用10nm製程(也有消息傳可能仍採14nm....永遠的14)。 不過話說回來,14nm的Skylake架構從2015年推出以來就一直伴隨著我們將近快5年的時間(大學生都進入新鮮人階段了XD),Intel這段時間倒也是不斷「做(ㄐ一ˇ)更(一ㄚˊ)新(ㄍㄠ)」,從原先的4C/8T、終於變成現在的10C/20T,動態時脈部分也從原先的4.2GHz跳到5.2GHz。 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到目前針對K系列版本的處理器僅3顆,分別是Core i9-10900K、Core i7-10700K以及Core i5-10600K,比較令人訝異的是居然沒有Core i3版本的對應K系列型號,如果實際結果真的沒出現的話,可能會對Intel在主流入門級處理器中少了一環可與對手抗衡的選擇。(只能等5月再看看了) 這一波處理器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就是最高階的Core i9-10900K了,搭載10核心、20執行緒配置,總快取達到20MB,TDP落在125W,以求完整解放全效能。基礎時脈部分為3.7GHz、最高動態時脈可達到5.1GHz,如果藉由Intel Turbo Boost Max 3.0技術的話可以進一步達到5.2GHz,不過這只是單核的部分,全核的部分則是最高動態時脈可達到4.9GHz。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ore i9-10900K還搭載Thermal Velocity Boos(Intel TVB)技術,如果玩家提供頂級的散熱支援的話,效能將可進一步達到單核最高5.3GHz,但除非散熱能力夠穩定,否則這個數字也只會是曇花一現。 其他值得注意的還有Intel Core i7-10700K擁有8C/16T配置,最高單核可達到5.1GHz、全核4.7GHz,比Core i9-9900K在單核快100MHz、全核則是低100Hz;另外還有Core i5-10600K,搭載6C/12T配置,單核4.8GHz、全核4.5GHz,數字上來說速度應該會比先前8代的Core i7-8700K強。 根據外媒的消息,先前流出的4/30只是媒體發布的解禁時間,實際要看到效能測試的話則是要等到5/27。另外,先前提到11代Rocket Lake-S系列處理器則同樣是要等到今年下半年才有機會推出了,不過也就是說,即便現在Comet Lake-S系列要登場了,但大概不到半年可能就又會被第11代處理器取代....(消費者好難挑R~)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睡覺不怕被「偷瞄手機」!Google Pixel 4終於加入張眼識別功能
想像一個情節,當你出去玩,沒有報備!回到家後倒頭就睡,手機就放旁邊。這時候枕邊人就趁你熟睡時,拿起你的手機在你的臉上滑一下,就.解.鎖.了!你的隱私就被發現了... (然後可能就發生社會新聞... ) 這就是Google Pixel 4系列手機會發生的情節!Google捨棄過去該Pixel系列手機一直以來慣用的指紋辨識器,取而代之的是採用自家開發的Soli雷達技術進行3D人臉辨識,其概念類似蘋果的Face ID的人臉辨識技術,不過在剛上市的時候,就被爆出「即使在閉眼的情況下也能夠正常辨識」,造成一些人「使用上的不便」!Google官方也承認了有這樣的問題,並承諾會做出修正。 Google在Pixel 4系列上的前置鏡頭做出許多文章,除了一般的自拍鏡頭之外,還開發了一套獨特的Soli雷達辨識技術,利用手機頂端密密麻麻的感應裝置,除了可以實現「支付等級」的人臉辨識之外,還支援Motion Sense體感操作,只要在手機上方左右揮動就能實現歌曲切換、遊戲互動等功能。 不過這項功能在某些層面上噱頭大於實用,各家媒體的整體評價也都褒貶不一,一來是現階段能與之相對應的應用程式實在太少;二來靈敏度其實不算特別高,以切換音樂來說,就有不少評測表示成功率不算是特別高,有時候需要揮動相當多次才有反應。 然而最嚴重的是Pixel 4系列主打的人臉辨識功能被爆出存在辨識上的瑕疵,即便Google高度強調其安全性,還特別打造了Titan M安全晶片來保護資料。結果沒想到玩家只要一睡著,再高的安全性都會馬上破功,原因就是出在人臉辨識居然在閉著眼睛的時候也能正常解鎖,換言之,幾乎只要是任何人將手機往玩家的臉一照,手機就能解開,連躲都沒法躲。 關於閉眼也能解鎖的問題,Google在這個話題被爆出之後,就立即回應會在未來做出修正,並在官網上表示人臉辨識功能存在閉眼也可能被解鎖的問題,若對此有疑慮的玩家可以「暫時」先關閉該功能,改使用傳統的密碼鎖。 只不過沒想到,這個「暫時」一晃眼就是「快要半年」的時間,終於Google在4月的維護更新中,加入了「必須睜眼才能解鎖」的選項,玩家在這陣子的更新中就可以獲得這個安全設定的選項,開啟之後機器就會辨識玩家是否有注視著手機來做為解鎖的判斷依據,這下對人臉辨識有疑慮的玩家在更新之後終於可以放心使用了。 (玩咖們不用再擔心睡覺時被抓包了... 誤XD) 在4月的更新中,玩家除了可以獲得更加安全可靠的人臉辨識功能選項之外,Google還針對藍牙問題進行修正,特別是音訊斷訊和耗電問題,現已修復完成。有鑑於現在的藍牙耳機越來越受歡迎,加上Pixel 4系列也不具備3.5mm耳機孔,這一次的改善想必可以讓已經入手的玩家能獲得更加愉快使用體驗,有問題一定會被處理,這或許就是入手Google親兒子的最大好處吧! 延伸閱讀: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Intel第10代處理器的布局其實已嚷嚷已久,從2019年開始便喊出了雙製程版本的行動處理器,包含2019Q3的10奈米Ice Lake-H (如i7-1065G7)家族,以及,那麼桌機處理器遲遲都還沒發表,是在哈囉?人家競爭對手7奈米的牌都已經全梭了耶! 有消息了!據悉,且報價也洩漏出來!然而效能數據大概要等到5/13才會正式公佈。不過,最新消息指出,Intel要等到5/27才會「正式」發表全系列Comet Lake-S處理器家族(例如Core i9-10980K),並搭配最新Intel 400系列晶片組,來讓自家的處理器家族全面進入第10代! 雖說這次Comet Lake-S處理器同樣採用14奈米Skylake架構處理器,不過在核心數方面,已從原先最早4C/8T晉升到10C/20T,搭配提高時脈,讓該架構的處理器能夠持續突飛猛進,每一代都有實質的效能提升 (這次Intel)。然而,由於這次採用了新的LGA 1200腳位,與先前LGA 1151腳位的設計完全不相容,因此必須搭配推出對應的400系列晶片組才行。以下就是兩者的構造圖不同處! 這次搭載Intel 400晶片組的主機板,全面改用LGA 1200腳位設計,用來搭配這次新推出的Comet Lake-S處理器。同樣是PCIe 3.0架構,並依照市場定位提供Z490、Q470、B460、H410等型號,不過這次新增了一個W480的型號,主要是搭配入門工作站(Xeon W處理器)所推出,跟Z490的差別只在於W480不支援超頻功能而已,其餘幾乎相同! ▼ Intel 400晶片組比較 (B460尚無資料) 在記憶體支援度方面,由於這次有新推出針對入門工作站(Xeon W處理器)所搭配的W480晶片組,支援到DDR4-2666 U-DIMM (不支援ECC),若是Core系列的話,則可支援U-DIMM與SO-DIMM,最高支援到DDR4-2666。Pentium與Celeron則最高只支援到DDR4-2400。單條記憶體容量最大可支援到32GB。 ▼ Intel Comet Lake-S的記憶體支援度比較 至於主機板的型號部份,其實也都出來囉!以下就列出第一波Z490主機板的上市清單。 ● ASUS: ROG MAXIMUS XII APEX ROG MAXIMUS XII EXTREME ROG MAXIMUS XII FORMULA ROG MAXIMUS XII HERO (WI-FI) ROG STRIX Z490-A GAMING ROG STRIX Z490-E GAMING ROG STRIX Z490-F GAMING ROG STRIX Z490-H GAMING ROG STRIX Z490-I GAMING TUF GAMING Z490-PLUS (WI-FI) TUF GAMING Z490-PLUS PRIME Z490-A PRIME Z490-P PRIME Z490M-PLUS ● GIGABYTE: Z4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Z490 AORUS XTREME Z490 AORUS MASTER WATERFORCE Z490 AORUS MASTER Z490 AORUS ULTRA Z490 AORUS ULTRA-GU Z490 AORUS PRO AX Z490 AORUS PRO Z490 AORUS ELITE AC Z490 AORUS ELITE Z490I AORUS ULTRA Z490 DESIGNARE Z490 GAMING X Z490M GAMING X Z490 WHITE Z490 VISION D Z490 VISION G Z490 UD AC Z490 UD Z490 D Z490M DS3H Z490M ● MSI: MEG Z490 GODLIKE MEG Z490 ACE MEG Z490 UNIFY MEG Z490I UNIFY 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 MPG Z490 GAMING EDGE WIFI MPG Z490M GAMING EDGE WIFI MPG Z490 GAMING PLUS MAG Z490 TOMAHAWK Z490-A PRO ● ASRock: Z490 AQUA Z490 Taichi Z490 PG Velocita Z490 Phantom Gaming 6 Z490 Phantom Gaming 4 / 2.5G Z490 Phantom Gaming 4 / Ac Z490 Phantom Gaming 4 Z490 Phantom Gaming 4SR Z490 Phantom Gaming-ITX / TB3 Z490 Steel Legend Z490 Extreme4 Z490 Pro4 Z490M Pro4-ITX Z490M / ac ● 其他廠商: Supermicro C9Z490-PGW NZXT N7-Z49XT 從以上列出的型號可以看出,各家的Intel 400晶片組主機板其實已經都準備好了,就等Intel正式鳴槍,以便在這次Intel第10代桌機平台上市時,搶得市場先機!
-
GTX 1650回春?NVIDIA AIC再推全新D6系列:搭載GDDR6記憶體、效能小幅提升
NVIDIA GeForce GTX 1650系列顯示卡在去年推出,主要的鎖定客群是在建議售價150鎂的預算考量電競玩家,目前折合市價大約落在5,000~6,000元台幣上下,由於荷包再捏一下就可以上到更好的Super版本、甚至GTX 1660系列,再加上GTX 1650基本才GDDR5記憶體、又只有4GB,也導致其的競爭力實在不足。 不過近期MSI和GIGABYTE都針對自家GTX 1650顯示卡推出全新D6系列,顧名思義就是將內建的記憶體改成GDDR6,雖然記憶體容量仍只有4GB,但還是為顯卡本身帶來約6%的效能提升,而目前的建議售價和GDDR5版本相當,以微星最高階的MSI GTX 1650 D6 GAMING X市價為5,490元、GIGABYTE GTX 1650 D6 WINDFORCE OC 4G則是落在5,190元。 GTX 1650顯示卡除了記憶體的落後以外,內部採用TU117晶片,但CUDA核心數僅896,最高動態時脈達1665MHz,與之搭配的GDDR5記憶體速度則是8 Gbps,剛推出時的效能甚至比不上上一代的GTX 1060 3GB(認真慘...);後來再度推出的GTX 1650 Super版本可能是發現了這個問題,雖然將晶片替換成TU116後,CUDA核心數也拉高到1280顆,最高動態時脈則是達到1725MHz,同時也將記憶體換成GDDR6版本,並且擁有12 Gbps的記憶體速度和192 GB/s頻寬,效能至此才真正拉高。 這次新推出的D6版本(可參考),新搭載GDDR6記憶體,速度達到12 Gbps,頻寬則是和Super版本相同、達到192 GB/s,各家的平均功耗則是落在75W,其他的硬體規格基本上不變,頂多差異在於各AIC廠之間針對時脈高低的調校有所不同。至於實際的效能如何,外媒目前測試出來的效能比較,大約可以預期有約6%的提升,至少在相同價格下也算是不無小補。 要先注意到的是外媒測試到的版本是Zotac推出的,目前在網路市場上還沒看到台灣建議售價,不過以我們先前測試過的GTX 1650來看,Fire Strike成績大約提升了2000分左右。但值得注意的另一點是,我們目前無法確認外媒所使用的完整測試平台規格,因此仍會有可能和我們提供的數據有些微誤差,但基本上3DMark系列成績最主要影響關鍵仍是顯示卡本身,因此,玩家還是做為簡單的參考。 雖然整體來說還是一個小升級,但在相同價格底下,玩家們現階段如果想要以NV顯示卡為主的話,新的GTX 1650 D6系列或許可以做考慮,不過目前市場上容易找到的版本數量還算少的,玩家未來或許可以期待更多AIC廠商推出。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華碩一直以來都以創新自居,不斷挑戰自我、追求突破,繼日前針對AMD旗下第三代Ryzen 4000行動版處理器推出以後,今年ROG也繼續期許自己能夠不斷推出符合玩家和粉絲期待的新品,同時,未來ROG也將不以單純的電競品牌自居,取而代之的是:「電競潮牌」。 而順應這股氣勢,ROG也在今年的2020展望中,針對不同的市場定位推出新一代的電競筆電選擇,目前第一波出擊的將有主打雙螢幕電競的Zephyrus Duo 15、女性玩家新選擇Zephyrus M15、以及針對主流電競eSport玩家設計的ROG STRIX G15,小編也在日前前往華碩新總部目睹這三台筆電的全新風采以及設計師的感想心得。 先從最重要的ROG Zephyrus Duo 15筆電來看吧!相信ROG粉絲們應該還記得先前華碩曾推出過ZenBook Duo和ZenBook Pro Duo兩款高階創作者筆電,這次的Zephyrus Duo 15可說是從這兩款筆電吸取過來的設計理念,同時再進一步改進原先西風之神散熱設計以後所誕生的全新設計。 視覺上來說Zephyrus Duo 15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位於筆電C面、下排鍵盤上方的第二觸控螢幕,看過ZenBoook雙螢幕筆電的玩家想必不陌生,這幾乎可以說是把系列的設計理念挪用過來的結果。 不過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大家還記得西風之神系列筆電幾乎都會有ROG稱為AAS的主動式散熱系統吧!原先他們的設計理念是藉由將筆電底座升起後,可藉此導入更多空氣幫內部的硬體散熱。這一次Zephyrus Duo 15同樣可以見到類似的設計理念,但不做在底座了,而是設計在第二螢幕的下方。 當筆電上蓋翻起後,獨特的轉軸設計使得第二螢幕上揚,最高達到13度的仰角,這時筆電整體的高度也將來到最高28.5mm,ROG將此稱為「AAS+ Generation」設計,當第二螢幕升起後,會形成一個28mm高的氣室,對比前一代GX531西風筆電提升30%的額外進氣量,促使內部可以有更多空氣流通的空間,以便降低內部溫度。 ROG認為,全新的雙螢幕設計將會促使玩家使用西風之神筆電不再只是為了打game,相反的,全機身採用簡潔的外觀,搭配兩片螢幕的設計下,將讓玩家可以有解放更多操作可能。 西風之神系列作為ROG目前最高階的電競筆電系列,其硬體規格自然也並不馬虎,我們直接用圖片來說明吧!這次自然是搭載了第10代Intel處理器和NVIDIA顯卡做搭配,同時在內部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首度在筆電中採用液態金屬做冷卻。 除了重頭戲Zephyrus Duo 15以外,ROG本次也針對先前的兩款系列做了強化,包含Zephyrus M15和ROG STRIX新筆電,前者主打的是女性玩家,後者則是針對eSport電競玩家所設計。 另外,因應有越來越多女性玩家也加入電競的行列,ROG這次也針對女性玩家市場推出新色電競筆電Zephyrus M15,除了單純的黑色作主設計以外,也在螢幕邊框及RGB部分做了粉紅色搭配,以吸引女性玩家目光。 相信近期有在關注ROG新品的玩家們應該都有發現,ROG的產品設計越來越脫離以往單純走硬派霸氣的形象,改走建立「潮流形象」的產品特質,以先前新推出的為例好了,最明顯的地方自然就是筆電整體的顏色推出新的月光白設計,顯得更加簡潔有質感,同時在上蓋的部分取消以往的無懼之眼設計,改走單純一刀流形象,並將ROG銘板置於上蓋左下方,整體更顯潮流氣勢。 而這次全新推出的三款ROG筆電則是進一步印襯了潮牌的理念,以ROG STRIX系列和Zephyrus M作前線,兩者分別主攻一般電競玩家和女性玩家,而頂級的Zephyrus Duo 15則是主打全方位的電競創作機,ROG本次出擊可說是包辦了幾乎市場上所有的筆電玩家(只剩一般入門玩家而已XD)。再者,可以看出ROG在今年整體的布局也將同樣「潮」這個方向前進,ROG未來將不再只是單純的電競品牌,它將藉由全方位的電腦 / 筆電產品,建立完整的生態圈,以成就一個潮到出水的電競品牌。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給不起的、我AMD可以!AMD為Hades Canyon NUC提供Adrenalin 2020驅動支援
話說處理器的兩大龍頭並非沒有合作過,Intel和AMD曾在2018年時「難得」合作推出代號Hades Canyon的新一代NUC(骷髏頭)迷你電腦,內部搭載了Radeon RX Vega M系列繪圖顯示晶片,在當時的效能面上雖稱不上是最頂級、但也幾乎可以說是迷你電腦中的佼佼者了,當時PCDIY!也曾為大家帶來,而且這項產品在當時也獲得了大量的回響、好評聲浪更是直接壓制了Intel自家的NUC(哈,誰叫你內顯不夠力,只能求外援);然而,Intel在2019年2月開始,就不再推出針對Hades Canyon NUC的驅動更新支援,等於是廢了這台NUC的一大半武功,怎麼一回事?混血王子直接被打入冷宮? 對於曾經入手這款的玩家們,終於在玩家在苦等超過12個月之後迎來了驅動更新支援,只不過更新來源卻不是Intel本身,反而是AMD?!果然是爹爹不愛、娘親疼! Hades Canyon NUC內搭載的處理器是Kaby Lake G,當時和其搭檔的是剛剛提到的RX Vega M,雖說當時成功引起話題和產品的成就,但Intel很快便準向其他目標(Xe顯示卡),也促使Hades Canyon NUC瞬間淪為孤兒,一年多沒獲得驅動更新支援,如果AMD不出手,還不知道要繼續過多久沒更新的日子。 妙的是,歷經了超過12個月的等待(忍耐),Intel終於,要玩家自行前往AMD網站下載他們最新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020驅動軟體(以Vega 64版本進行下載安裝),雖然說Intel還是有要求這個動作必須和它自己HD內顯晶片驅動共同運作才能使用就是了(不能被專美於前XD!)。但在此之前毫無疑問的,肯定已經有非常多電腦狂熱玩家和改機(Modding)玩家早就知道這個「繞道手術」(Workaround),反而是一般玩家可能不太清楚這個功能,也許AMD這個支援可能在Intel釋出PDF以前就已經可以使用了也說不定,只是Intel到現在才正式開口XD! 話說回來,「Intel給不起的、我AMD可以!」或許可以為這次的事件做最完美的解釋,畢竟一直以來其實在玩家社群中,AMD一向是比較獲得社群青睞的一方,這可以算是AMD大獲全勝的一場仗。但整起事件也不能全怪Intel啦,畢竟RX Vega M是採用GCN架構(Graphics Core Next),同時可以完整相容於AMD驅動軟體中。不過,這對於Intel的這款NUC來說也是好事,代表它們將有辦法持續獲得驅動更新了,畢竟AMD驅動一向就是以「好酒沉甕底」聞名,越陳越香、即便過了很久以後也相信能有效驅動!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你的硬體玩不起、連「泰坦」都跪惹!國外網站挑戰8K畫質玩《毀滅戰士:永恆》平均20 FPS
身為id Software第一款使用全新id Tech 7遊戲引擎所開發的遊戲,《毀滅戰士:永恆》(Doom Eternal)在上市之後在不論在畫質還是遊戲調校上都獲得高度的正面評價,即便是在4K解析度下,中高階的顯示卡只要簡易的設定一下,就能全程流暢遊玩,既然4K表現是如此,那換作8K呢?由於沒有廠商願意贊助編輯部8K電視,所以小編只好從國外搬運文章來和大家一啟聞香~QAQ 要體驗下一世代畫質的8K視覺體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執行這項計畫的外國網站TweakTown所提供的硬體配置中沒有提到使用的螢幕型號,不過現階段要找到一台支援7680*4320解析度的顯示器,除了貴到嚇死人的頂級電視之外,似乎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至於玩遊戲最為重要顯示卡的部分也是要求相當嚴苛,光是在4K的畫質下,《毀滅戰士:永恆》隨隨便便就能吃到8GB以上的顯示記憶體,而8K解析度為4K的4倍,單張畫面動輒3,300畫素,在顯示記憶體上的需求最高可以上看近11GB! 以目前當代的顯示卡在不選擇串接的情況下,能夠滿足這麼大需求的,僅有AMD的Radeon VII (16GB HBM2)、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11GB GDDR6)和Titan RTX (24GB GDDR6),每一張都是要價不斐的夢幻逸品,要穩推4K解析度基本上完全不是問題,自然也讓人相當好奇8K下的表現。以下就來看看上述的卡皇們,是否能鬥得過這次的FPS遊戲皇(指的是《毀滅戰士:永恆》)?就看以下的數據吧! 即便在現今最頂級顯示卡的火力攻勢下,毀滅戰士輕鬆的屠殺了三張顯示卡,就算顯示卡們覺得「終極夢魘」的最高畫質難度太高而下修標準到「中等畫質」,整體的張數表現別說60FPS了,就連30FPS的都摸不到。 以整體的FPS來說,在「中等畫質」的設定下,AMD Radeon VII平均FPS落在21FPS,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則為27FPS,至於等級最高Titan RTX也僅能落在29FPS,有鑑於RTX 2080 Ti的價格比Titan RTX還要便宜了一半以上,但平均FPS只有差2,這也讓人不免好奇究竟是RTX 2080 Ti性能太強,還是Titan RTX的表現太弱。 雖然目前頂級卡皇還無法順利推動8K畫質的《毀滅戰士:永恆》,但是下一世代的顯示卡以及遊戲機的正式推出都已繫在弦上,8K畫質儼然成為各家遊戲廠商著手的目標,透過性能上的增強和優化,也讓玩家不免期待接下來新的硬體周邊發表。 至於已經現階段顯示卡們也不要太難過,因為這場戰役還沒結束,因為官方還在著手「光追」畫面進行開發中,因此在不久了後未來,顯示卡們必定會在進行一次畫面大戰。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